中文書名: 沒人懂你怎麼辦 — 不被誤解、精確表達、贏得信任的心理學溝通技巧
英文書名: 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作者: Heidi Grant Halvorson
一開始讀這本書沒想過要寫什麼讀書心得,但後來看完發現不得了! 裡面的內容可以被應用到生活的程度之高,好像作者其實一直在偷偷觀察你的人生一樣。所以我想說可以統整一些在書裡看到的有趣內容給各位當閒暇時刻的消遣。不過我不會把整本書講到的心理學概念都介紹完,我只會選我覺得最有共鳴的三個部分來介紹。
洞悉的錯覺(Transparency Illusion)讓我們永遠都無法正確判斷自己與他人
聽起來有點挫折對吧! 因為這樣說就好像否定了我們可以被了解的可能性。但是現實就是,不要說別人了,就連自己也很難了解自己。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現在就是擺出一副很不爽的臉,所以別人應該要知道我們現在很不爽,理所當然要過來拍拍我們,講幾句安慰的話讓我們好過一些。但搞不好在別人眼裡,你的"我現在很不爽"的臉跟"我完全沒差"的臉完全一樣。我們都覺得自已是理性的動物,甚至覺得只要把心中所想的講出來別人就會理解,殊不知自己當下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很有可能在別人眼裡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所以我學到: 不要生悶氣! 因為別人或許根本沒發現,這樣只會讓自己更氣!
可讀性(Judgeable)讓我們變得比較快樂,也更有使命感
別人無法真正了解自己聽起來就不是件好事,因為沒人想被誤會。所以提升自己的可讀性,讓別人可以透過你主動提供的線索更精準地認識你這個人的話會讓別人更有機會全盤地了解你。研究也指出容易被別人準確解讀的人會比較快樂、適應能力較佳,在人際交流上也會比較有正面且持久的關係(代價是你會沒有神秘感)。
人格專家大衛方德 (David Funder) 提出了四種提高可讀性的必要情境。我們用A先生跟B小姐這對剛共事不久的同事作為例子。假設A先生想讓B小姐更了解自己的話,就必須滿足以下這四個條件:
第一: A先生要提供給B小姐可利用的資訊
第二: A先生確定這些資訊彼此相關
第三: B小姐必須察覺到A先生提供的資訊
第四: B小姐要能正確地運用這項資訊
雖然看起來簡單,一次滿足四項條件有時候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總結就是,如果這個人一開始就不想跟你熟的話,拋再多球也沒用啦! 學妹總會去洗澡的,死心吧!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讓我們選擇性忽略有缺陷的部分
我讀完這本書的這一個概念之後才對一直長期困擾著我的人際關係豁然開朗。我想人只要活著,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幾個人讓你反覆思考要不要和他們繼續保有長期關係吧! 這些人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也說不定。我知道他們對我很好,可是(都會接關於這個人的負面描述)…這個問題卻一直盤據心頭,久久不散。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這些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我甚至畫過一張我朋友的SWOT圖來分析他這個人的優勢、劣勢、機會跟威脅。這聽起來有夠心機也超勢利眼的,我知道,但我當初真的因為煩惱著要不要持續與那位的友誼而感到很痛苦,實在沒辦法的狀況下才做了這麼冷血的分析。
但當我看到認知失調這個概念時一切都有答案了。認知失調產生於對某人懷有相反看法的時候,例如你知道你阿姨對你很好,但同時也知道她出軌你姨丈之類的。我們在這種時候都會覺得很煩對吧! 我們會想知道到底阿姨是不是好人,她是阿! 她這麼好,每天放學都來接我,還會給我點心吃,可是她怎麼拋夫棄子跟另外一個男人在大街上卿卿我我的呢? 這種對同一個人產生互相衝突的感覺讓我們時刻不得安寧,所以我們的大腦會怎麼做呢? 為了讓我們心裡好過一點,我們的大腦會
改變其中一種觀點 — 要嘛忽略阿姨出軌的事實、要嘛忽略她對你好的事實。
自我濾鏡(ego lens)解釋了長的好看的人或許真的比較善良
這本書的第六章討論的自我濾鏡中談到自我濾鏡的概念。這個濾鏡顧名思義就是以一種天大地大我最大、全世界都得讓我的一種態度運作。至於自我濾鏡是怎麼運作的,這裡舉阿珠跟阿花兩位大一女學生為例,阿珠是普女,阿花是正到在菜市場買菜都會有攤販主動送蔥薑蒜的那種正妹。今天這兩個好朋友要一起去熱音社面試社團的社長幹部職位。
阿珠很會彈吉他,是參加過音樂祭的那種很會彈吉他;但阿花也不差,不僅是個主唱,還會打鼓跟彈電子琴,兩人在音樂的才能方面實在難分軒輊。面試總共有兩輪,第一輪的負責人是目前就讀大三的副社長小美,人如其名,長得漂亮又會彈貝斯,在社內人氣極高。第二輪的負責人是大二的小華,面相平平但是頭腦精明,在社團擔任總務,音樂方面造詣不如小美。
人物介紹完畢後來說一下自我濾鏡是怎麼運作的。對阿珠來說,雖然阿花是從高中就認識到現在的至親好友,但因為
- 阿花比她好,至少會的樂器比她多;
- 阿花現在跟她面試同一個職位,所以 "我們"是朋友的這個情境已經不存在了。現在阿花是"他們",是競爭對手;
- 阿花真的很漂亮,她已經感覺的出來學長學弟們都對阿花有意思
這三個條件像放鞭炮一樣一直線的在阿珠的腦海中衝撞,所以在這個同時面試同一社團的同一職位的情境下,阿花的正面、美好特質對阿珠來說根本就是海嘯等級的威脅,阿珠只能選擇避開或妨礙阿花來淡化這種威脅。
話又說回來,我們不是有兩位面試官嗎? 先來說說那個人很美的小美好了,大家覺得她在面試阿珠跟阿花時,會不會對阿花產生像阿珠感到的威脅?
答案是不會喔!
在書中提到的一項研究(註1)顯示,長得好看的評估者好像無倫如何都不會被應徵者的出色外貌打動,但是長的不那麼好看的評估者就會很在意這點,然後就會傾向給顏質高的同性應徵者打低分。在我讀完這篇研究之後發現一點讓我蠻在意的,就是以長相一般來說,男性評估者不會因為男性應徵者的好看外表而打高分,但女性評估者真的會因為女性應徵者的亮麗外貌就把分數打得偏低。套用到前面舉的四個人物的例子,我們會得到三種結果:
一、小美可能會對阿珠跟阿花做出比較公正的判斷
二、小華可能會把阿花的分數打得比較低
三、阿珠跟阿花會開始決裂
所以我得到得結論: 女人總是為難女人。還有不要跟你的好朋友做一樣的事情,除非你不想要這個朋友了,最後就是希望以後面試可以遇到很正的競爭者,這樣我就有較大機會勝出,哈哈!
註解 A.K.A. 論文傳送門
- Agthe, M., Spörrle, M., & Maner, J. K. (2011). Does being attractive always help?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ttractiveness o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7(8), 1042–1054.